第718章 后知后觉(2/4)
伙强人无端跑来道观闹事,到底要搞什么名堂?莫不是前人在道观中藏了什么宝藏?”
惠通显然无法回答这种问题。
“道长,出来一下。”
正说着话,尹宜进房来招呼。
惠通立即拉尹宜到一边,小声问道:“来人可是尹尚书府上的人?”
尹宜之所以能承揽工程,还能获得皇家御用道士的身份,更多是因为他跟前尚书尹直有亲戚关系。
“不能说。”
尹宜道,“配合一下就好,对你没坏处……你出来看看,那石函怎么空了?里面的东西被人拿了,你们竟都不知?”
惠通闻言赶紧出房来,跟着一起到埋设石函的地方。
此时庞顷正举着火把,望着下面掀开的空石头盒子,脸上呈现出阴霾之色。
惠通道:“怎就给诸位起出来了?里边的东西呢?”
庞顷抬头打量惠通,叱问:“正要问你呢!”
“这……这……”
惠通心乱如麻,一副不知所措的模样。
庞顷招呼尹宜到一边,凑到其耳边小声道:“今晚无论如何,都要去万和寺走一圈。不能再有差错。”
尹宜低声道:“万和寺那是皇家大寺,平时香火鼎盛,再说太皇太后经常去烧香拜佛的地方,如果在那里面搞出这阵仗……小的没那神通。”
“知道陈贵的宅邸吧?替我送封信,让他来见我。”
庞顷咬牙切齿道。
尹宜道:“您亲自去不行吗?您又不是不知道……哦对了,您要避嫌,是吧?好,我这就去!这石函里的东西……怎会没了呢?镇魇……说不上啊!”
此时的尹宜脑子彻底乱了。
……
……
鞑靼使节团五百人,在鞑靼小王子巴图蒙克带领下,顺利抵达京郊。
大明这边由礼部右侍郎杨守陈领衔,配合鸿胪寺的官员,让鞑靼大部分人都留在了城外驿馆,仅让巴图蒙克率一百亲随进城,入住会同馆。
本来迎接使节之事,应由覃吉和张延龄负责。
但自从怀恩代表皇帝接手后,立即前去串联礼部和鸿胪寺的官员,尽可能把迎接使节的事回归“正途”。
使节进京,无论来的是谁,都得等皇命安排具体入宫朝拜的时间。
如果皇帝不允朝拜,使节会在留下贡品,得到丰厚赏赐后,于半个月内离京。
但每一波使节到京师来,除了朝贡外,多有自己的“诉求”,而主要来大明的使节中,除了草原各部族外,来得最多的便是朝鲜人,而他们一般是为了争取什么王世子、新王登基时求册封等等,有时还为了新年贺正旦而来。
总之每次前来,都是付出很少的贡品,然后赢得朝廷巨量的赏赐,满意而归。
这次鞑靼人来的目的很简单,就是求开边市。
杨守陈接待完使臣,就去了翰林院。
翰林院中,怀恩老早就等候在那儿,而翰林院内负责接待怀恩的正是目前最有希望入阁的翰林学士刘健。
在掌院学士张峦称病不出的情况下,翰林院内大小事务基本上都是由刘健打理,而刘健因为能力突出,再加上作为东宫体系的官员,如今已成为翰林院中最具名望的学士,旁人都要靠边站。
“怀公公,有关检校兵马事,究竟是怎生个情况?”
杨守陈跟怀恩见礼过后,直接问道,“今日见到鞑靼人,他们还在问有关此事的情形。他们不明白,我们为何要在他们出使来京的时候,做出一些无关痛痒的动作,难道是为让双方嫌隙加深吗?”
作为传统文臣,杨守陈曾经也深受权臣侵害。
杨家这几个兄弟,以他和杨守随受到的迫害最深。
如今回朝后,本来可以晋升为吏部右侍郎,但现在吏部右侍郎已被声望远不如他的徐琼窃占,只能屈居礼部右侍郎之职。
而这个礼部右侍郎,也不过是兼职罢了,更多的时候他都只能躲在翰林院当个闲差。
怀恩脸上带着似有似无的笑容,道:“鞑靼关心检校兵马,那就跟他们明说,陛下或会亲自出席,以安其心,不好吗?”
一旁的刘健道:“陛下出席,真的会安他们的心?未必吧!”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