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35章 东流入海(1/3)

事沿着南山传开,在让许多人纷纷传诵的同时,亦令许多人为之感慨。

……

“扁舟自得逍遥志。任东西,无定止,不议人间醒醉。”

林觉坐在小舟船头,摇头念道。

船下碧水蜿蜒两岸青山成影。

相比起此时京城的纷纷扰扰,从前秦州的斗法除妖,还是此时乘着小舟东流向海的惬意更适合道人,也更让林觉喜欢。

狐狸也站在船边,低头看着水底鱼儿。

取了南山石,便该去东海了。

船尾传来船家的声音:

“道长选得真好,如今这个年头,走陆路颠簸难走不说,还满天下都是盗匪贼人,要去江南和东海,最好的法子就是乘船,沿着这条魏水河一直往东汇入大河,又东流入海。”

到了如今这个年头大概是生意不好,船家的态度也好了很多。

“这条路好走吗?”

“好走!只要不遇上水上盗匪就好!”船家对他说道,“只是这两年来,魏水河时而起波澜,但都只是有些颠簸,从不会掀翻船只,小老儿也从未听说有人因此丧命的。”

“哦?是吗?”

林觉不禁起了几分好奇。

“我听说啊,啊,也是听人说的,乃是魏水河原先的河神和别的水神在争夺河神的位置,因此经常起冲突,但又不伤人。”

“听谁说的?”

“这小老儿哪里知道?大概是从那些能掐会算的高人那里传出来的。”船家对他说,“道长一看就是有道行的修道高人,定然也知道。”

“我不知道……”

林觉也是听他说才知道。

不过这个说法倒是合理。

能在平河之中掀起波涛,显然不是小妖所为,可偏又不伤人,唯有神灵或者有德行的精怪鬼神争斗可以解释了。

且潘公与魏女本就正在争斗。

以前魏水河神被鼍龙王所害,托身潘公重返人间,难免有所损伤,神通本领可能也有损失,不过后来他挂靠聚仙府,在京城经营许久,又陪同林觉去了锦屏县和豹林,靠着他自己的勤劳,也靠着林觉的本领,敛聚了很多香火人心,大概也有恢复。

这也正好能够解释为何自己去年回京,却没怎么在京城见到潘公,甚至自己走时,他也没有出现过。

大概他就忙于这件事了。

林觉点了点头,并不深究,而是继续问道:“船家时常在水上跑船,想来常听来往客人议论交谈,不知如今南北之事如何?朝廷如何?”

“道长这是才从山上下来?”

“正是。”

“猜都是了。”船家叹息一声,“据说去年夏天,北方的军队一度打到京城门口,距离京城只有二百多里路,皇帝都被吓得逃出京城了,却硬是被一个文官率兵挡住了。”

船家不禁咋舌。

“之后呢?”

“之后听说,北方那个叫大足的国家趁此出了兵,侵扰我大姜,北方军镇那个统领虽然反了朝廷,也不得不管他的后方。上回又有人说,北方军镇和朝廷再怎么打仗,都是我们自己的事,那大足趁机插手,就是外族了,他们却忍不住,所以又在那边分了心。”船家说道“反正去年是差不多稳住了,就是不知能稳多久。”

“大足啊……”

“是啊。上回听一个从北方来的跑商的说,以前大足就有意来犯,不过到了京城,被京城一个叫林真人的高人给吓住了,大足的正使还没回到自己的国家就死了,估计是被吓死的,之后就打消了侵犯我们的念头。”船家答道,“可是现在我们自己都乱成这样,人家一个大国,怎么还会怕你呢?道长你说是吧?”

“有理。”

林觉点点头,有些感叹。

“哎呀这天下啊,越来越不安宁了,不知这火什么时候就会烧到自己身上,只得趁还能动,多挣点钱了。”船家说道,“不过小老儿听说南边倒是要安稳很多,是最安宁的了。”

“南边没有打仗吗?”

“有打仗,打得少。说是越王也反了朝廷,不过不主动出兵,而是什么坐山观虎斗,朝廷现在应付北边都应付不过来,便也管不了他。”

“船家见识倒是广。”

“哪是小老儿见识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