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7章 题外话,七律《未完待续》(3/5)

玄道,出自《道德经》,书友们都熟悉,不多解释了。

行人得伴循玄道,前五个字都与「人」有关,除了对仗安排的机巧之外,弦哥想特别说一下「行人得伴」的意思,显然,这里的「伴」指的不是驴友或酒友。

《论语》开篇三句话: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,不亦君子乎?

先想明白第三句,前两句就很好理解了。

如果你是个「行者」,思考研究某领域的学问,探究其中的规律,自认有所发现。你说给周围的每一个人,但他们都不能理解你,也不认同你。

你怎麽做才能算是一个「君子」呢?

人不理解,你不生气!

虽然不生气不怒,但你感到孤独吗?

回到第二句,有朋自远方来,什麽样的朋?就好理解了。

当然是使你不再孤独,志同「道」合地愿意与你一路循序前行的「伴」。《火爆波长》的书友就是弦哥引以为豪的「伴」!

玉壶:典故出自一片冰心在玉壶,这个家喻户晓,更不必多说。

《火爆波长》中有一个贯穿始终,多次出现的英文词汇:VESSEL,中文意思是容器丶血管(动植物脉管)丶大船,小说对每个语义都有想像和对应的解释和延展。

VESSEL在宗教语境的意思是信念和灵魂的盛器,这个寓意在小说中被安排成一个重要的「包袱」,金星人万般无奈之下,把60亿人的意识(灵魂)寄刻在灵神星上。

灵神星就是VESSEL!信念和灵魂的盛器。

VESSEL的这个含义如何准确翻译成中文词汇呢?小说里使用的是「圣杯」,但圣杯是中国字,

却不是中国词。

弦哥找到了一个中文词汇:玉壶。

王昌龄所说的玉壶里盛放的是什麽?千百年来一代代传唱,似乎每个人都明白,却又从来没人说清楚。

弦哥认为玉壶中盛放着很多「东西」,至少包括「仁义礼智信,温良恭俭让」的美德和一颗通透纯良而又悲天悯人的玻璃心。

玉壶更是天下士子们人道合一丶家国所系的心灵家园!

那不正是信念和灵魂的盛器吗?

所以弦哥认为VESSEL作为信念和灵魂的盛器时,对应的最为准确的中文翻译是「玉壶」。

你的同路人从远方来,捧着纯净的玉壶,里面承载着他那颗通透的冰心,你呢?用你一路前行凝结的热情和汗水化作暖流,温润那颗冰心。

于是,玉壶明润,前路遥遥,你们玉壶冰心,结伴远行再出发。正所谓:

行人得伴循玄道,

汗水温冰润玉壶。

这两句除了字面的对仗,还有一层语义上的对仗,上句是「躬行」,下句是「养心」。对应小说的主要冲突,即科技发展和伦理道德的矛盾。

更广义的对仗,上句是「行道」,下句是「守仁」。《火爆波长》传递的价值观正是行道之时,须常守仁心。

关于形延:

诗人作诗是给读者的,「读」有两种方式,一种是吟诵,另一种是写成书法作品后「默看」。

格律诗望名生义,严苛的平仄规则就是为了保证吟诵时能够抑扬顿挫。

古往今来的诗人和诗评家对于用字的词性丶平仄要求严苛,似乎很少关注用字的笔划丶结构。

为利于吟诵而注重平仄,为利于书法作品的疏密有致就要考虑入诗的字形。弦哥把在作诗时为书法家考虑,有意选择更适合的字形的做法称为「形延」。

行人得伴循玄道,

汗水温冰润玉壶。

如果你把上面这两句诗当做一副对联,写成书法作品,你会有意把哪两个字写得小一些呢?弦哥猜是「玄」和「玉」。

这就叫「形延」

作曲家要考虑演奏者,说得再通俗些,建毛坯房完工走人的时候,别让接手的装修队在你身后吐口水。

在一句诗中难免会有笔划繁多的字,书法写成繁体,笔划则会更多,此时,诗人应该考虑在相邻字选择书法中易写成小字的笔划收敛的字。

比如,日丶石丶金丶玉丶玄,出等等,但并不是笔划越少书法家写得越小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