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章 燕子与麻雀(1/3)
来也先在此歇息;成年麻雀经常在这儿开“碰头会”,照管家中刚刚出巢的小麻雀,一边训诫不听话的孩子, 一边鼓励胆怯的孩子;麻雀夫妇常在这儿吵嘴;还有一些麻雀常在此议论白天所发生的事情。它们从清晨一直到傍晚,络绎不绝地在梧桐树和屋顶之间飞来飞去。然而, 十二年中,我仅见过一次麻雀在树枝间搭窝的。我见到一对麻雀夫妇在忙碌着,辛辛苦苦地在一棵梧桐树上搭建空中巢穴, 但是,它们好像对自己的劳动成果并不满意,因为第二年我就没看见它们再搭了。瓦屋顶提供的庇护所既牢固又省力,何必再费心劳神地去搭建什么空中楼阁呢?看来,麻雀们更加偏爱这种省时省力而又牢固的屋檐下的窝巢。
麻雀搭窝的原始艺术我们已有所了解了。现在,我们再来看看燕子是个什么样的情况。经常光临我家的燕子有两种:窗燕(城里的燕子)和烟囱燕(乡间的燕子)。这个名字不知是什么人发明的,简直俗不可耐,而且也很不准确。难道窗子只有城里人家里才有?烟囱只有乡下人家才有?怎么可以用窗子或烟囱来区别城里的燕子和乡间的燕子呢?这是很不准确的。因此,为了符合我所在的地区的燕子的习性,我把前一种燕子称为“墙燕”,后一种燕子称为“家燕”。这两种燕子所搭建的窝巢的外形有明显的区别。墙燕的窝巢呈球形,只留出一个狭窄的小洞作为出入口;家燕则将自己的窝巢筑成一个敞口杯状。
关于筑巢的地方,墙燕因不像家燕那样亲近人,所以从不选择住宅的内部。它喜欢把自己的窝巢搭建在户外,支撑物很高,避免受到不速之客的骚扰,但是,与此同时,这个窝巢又必须能避免被雨水打湿,因为它的泥巢与长腹蜂的巢穴一样地怕潮湿,因此,它更喜欢在屋檐下和建筑物的突饰底下搭窝建巢。每年春天,墙燕都会来我家拜访。它们喜欢我家房屋,因为屋子房檐向前伸出有几排砖那么宽,屋檐拱曲成半圆形。所以,大家可以看到,我家屋檐下有一长串排列成半圆形的燕子窝,屋顶突出的砖石为它们遮挡住了风雨,朝南的一面又可以接受阳光的沐浴。这一长串燕子窝,既整洁又安全,形状全都相同,唯一的缺憾是燕子不知选择哪个隐蔽所栖息为好。
除了我家屋檐以外,就只有教堂那气派的建筑物的突饰底下是它们的隐蔽之所了,我在其他地方再没见到有燕子窝。
另外,陡峭的岩壁就是天然的一堵墙壁,燕子如果发现岩壁上有一些凌空突出的凸岩,可以遮风避雨,它们肯定会在那儿筑巢建窝的,因为这儿与我家屋檐几乎功能相同。鸟类学家知道,在深山老林、人烟稀少的地方,墙燕就会在山岩峭壁上筑巢搭窝的,条件就是它的球形泥巢能在凸岩下保持干燥,不会受潮。
我家前面不远处,就是吉贡达山脉,其形态是我见过的最奇特的。山峦连绵、陡峭、倾斜,在山顶上连站都站不住。只有一面坡度较缓,那也得手足并用,攀缘而上。其中有一处陡峭悬崖,下面有一个裸露着的宽大岩石平台,如同巨人族泰坦人的城墙。平台上是陡直的山脊,如锯齿一般。有一天,我跑到这块巨石底部采集植物标本,突然间,我猛然一抬头,发现裸露的石壁前有一大群的鸟儿在盘旋。我仔细一看,竟然是墙燕。它们在平静地飞来飞去,腹部白白的,岩石上附着有球形的窝巢。我对自己的新发现感到十分欣喜,因为我终于从书本以外的地方了解到,如果没有建筑物的突饰和屋檐可供其栖息,墙燕会在笔直的岩石壁上筑巢的。由此可见,在人类建筑诞生之前,燕子就已经会筑巢建窝了。
至于家燕,则比墙燕更加信赖热情好客的人类。另外,也许是怕冷的缘故,它们往往要把自己的窝巢筑于住宅的房屋内。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之下,窗洞和阳台也可凑合当作筑巢地点,不过,它们喜欢库房、谷仓、马厩和废弃的屋子。它们喜欢与人共居一处,它们与长腹蜂一样,不害怕占据人的地盘。它们在农家厨房里安营扎寨,在被农家烟火熏黑了的搁栅上建窝;它们甚至比有些昆虫更具有冒险精神,斗胆地把主人家的客厅、卧室、储藏室,以及一切像模像样、进出方便的处所都变成了自己的家。
为了防止它们肆无忌惮地侵占我的家园,每年春天我都要自觉自愿地把我家的库房、地下室的门廊、犬舍、柴房以及其他一些零散小屋拱手献给它们。有时,它们竟然贪心不足,连我的书房也要侵占。有时候,我连窗户都不敢打开,因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