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 各自行动(0/15)

林长风回到地下党根据地,立刻召开了各级干部会议。窑洞内,气氛严肃而热烈,一盏煤油灯在众人中间摇曳,照亮了一张张坚定的脸庞。林长风站在地图前,手指着根据地周边的地形,说道:“同志们,日军这次来势汹汹,企图对我们进行全方位包围进攻。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构建多层次的防御体系,利用好每一处地形优势。”

一位年轻的游击队长站起身来,目光炯炯地说:“林书记,您放心,我们一定把防御工事修得固若金汤,让小鬼子有来无回!”

林长风点头,继续说道:“我们要在根据地周围设置三道防线。第一道防线以陷阱、鹿砦和简易掩体为主,延缓日军的推进速度;第二道防线深挖战壕,配备充足的火力;第三道防线则依托天然地形,如山谷、河流等,构建最后的防御堡垒。各小队要明确自己负责的区域,立刻组织群众和游击队员投入建设。”

会议结束后,根据地内一片忙碌景象。游击队员们带领着群众,扛着锄头、铁锹等工具,纷纷奔赴各自负责的防御区域。在第一道防线的建设现场,人们在道路上挖掘着一个个深坑,埋设尖锐的竹签,然后用树枝和杂草巧妙地伪装起来。鹿砦也在有条不紊地搭建,粗壮的树干被削尖,密密麻麻地排列在防线前沿。

在第二道防线,游击队员们挥汗如雨地挖掘战壕。他们深知,这将是抵御日军进攻的关键防线。战壕蜿蜒曲折,相互连通,每隔一段距离就设有射击孔和掩体。群众们则负责搬运土石,为战壕加固。一位老大娘心疼地看着年轻的游击队员,递上一碗水说:“孩子,喝点水歇歇吧,你们是为了我们老百姓,可别累坏了身子。”游击队员接过水,感激地笑了笑:“大娘,不碍事,只要能挡住小鬼子,再累也值得!”

与此同时,地下党还组织了大规模的群众疏散演练。根据地内,警报声突然响起,各村镇的群众在游击队员的引导下,迅速收拾好贵重物品,扶老携幼,按照预定的路线向安全地带转移。孩子们虽然有些紧张,但在大人的安抚下,也都乖乖地跟着队伍前进。林长风在现场指挥着疏散工作,不断提醒着大家要保持秩序。“乡亲们别慌,跟着队伍走,注意照顾好老人和孩子!”经过多次演练,群众们逐渐熟悉了疏散流程,能够在短时间内有序撤离。

此外,游击队员们分成了多个战斗小组,加强了日常训练。他们不仅进行了射击、格斗等基础战斗技能的强化训练,还针对日军可能的进攻方式,进行了战术演练。在一次模拟战斗中,游击队员们利用山地地形,巧妙地设下埋伏。当“日军”进入埋伏圈后,他们从西面八方杀出,打得“日军”措手不及。林长风在一旁观察着演练,不时提出指导意见:“注意配合,不要各自为战,要利用好地形,发挥出我们的优势。”

同时,地下党积极加强与周边地区抗日武装的联系。林长风派出了多支联络小队,携带信件和情报,前往周边的抗日队伍驻地。联络小队跋山涉水,穿越日军的封锁线,与其他抗日武装建立了联系,共同商讨联防机制。他们约定,在日军进攻时,相互支援,协同作战,形成一个紧密的抗日联盟。

沈逸云回到军统据点后,立即召集了情报部门和特种作战部队的负责人。会议室里,气氛凝重,墙上挂满了日军军事部署的地图。沈逸云指着地图上日军的几个重要据点,说道:“我们必须尽快对日军的新武器装备进行侦察,了解其性能和使用方式。这是应对日军进攻的关键。”

情报部门负责人点头道:“沈长官,我们己经安排了多组特工,准备从不同渠道获取相关情报。同时,我们还在想办法渗透进日军的武器研发和储存基地。”

沈逸云接着说:“很好,但要注意安全,日军对这些新武器肯定严加防范。另外,特种作战部队要组建多支分队,针对日军的指挥系统、后勤补给线以及新武器装备储存地制定详细的破坏计划。”

特种作战部队队长站了起来,敬礼道:“沈长官放心,我们己经开始研究日军据点的防御布局,争取在日军进攻时,给他们致命一击。”

随后,军统的情报特工们开始了危险而艰巨的任务。他们有的伪装成日军士兵,混入日军军营附近,试图接近武器储存地;有的则利用与日军内部人员的关系,套取关于新武器的情报。一位年轻的特工小李,成功混入了日军的一个运输队。在一次运输任务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