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章 三方会谈(0/23)

林长风、沈逸云和苏瑶成功从日军军事基地突围并获取关键文件后,回到隐藏在山谷中的小村落。经过短暂的休整,三人深知,这份关于“海岸线”计划的文件意义重大,仅凭他们现有的力量,难以对日军后续行动造成足够的阻碍,必须整合各方资源,共同商讨应对之策。

林长风看着疲惫但眼神坚定的伙伴们,率先开口:“这次行动虽然成功拿到了文件,但日军必定会疯狂反扑,我们需要尽快和各方势力沟通,制定一个全面的应对计划。”沈逸云点头表示赞同:“没错,我们各自所属的组织都有独特的优势,只有联合起来,才能最大程度地破坏日军的计划。”苏瑶也说道:“我同意,事不宜迟,我们现在就分别联系各自的组织,提议召开一次三方会谈。”

于是,三人迅速通过各自组织的秘密联络渠道,向上级汇报了此次行动的成果以及提议三方会谈的想法。各方组织在得知他们成功获取重要文件后,都对他们的行动表示高度认可,并很快同意了三方会谈的提议。

经过一番紧张的筹备,三方会谈的地点定在一个位于山区的隐秘据点。这个据点由地下党精心挑选并布置,西周群山环绕,地势险要,便于防守和隐藏。据点内部设有多个出入口和防御工事,还配备了充足的通讯设备和物资,以确保会谈的顺利进行。

会谈当天,林长风代表地下党,身着朴素但整洁的中山装,眼神沉稳而坚毅,早早抵达了据点,负责最后的准备工作和安全部署。沈逸云则代表军统,身着笔挺的军装,佩戴着象征军统身份的徽章,腰间别着一把精致的手枪,显得英姿飒爽。他带着几名军统精英特工,仔细检查着据点周围的警戒情况,确保没有任何潜在威胁。苏瑶代表中统,穿着一身得体的旗袍,外披一件黑色披风,优雅而干练。她身后跟着几位中统的情报分析专家,手中拿着各种文件资料,准备在会谈中提供专业的见解。

随着时间的推移,三方人员陆续进入会谈室。会谈室布置得简洁而庄重,中间摆放着一张长方形的会议桌,周围整齐地排列着椅子。墙壁上挂着一幅巨大的军事地图,上面详细标注着日军在该地区的军事部署以及各方关注的关键地点。

林长风作为东道主,首先发言:“各位同仁,今天我们齐聚于此,是为了共同商讨应对日军‘海岸线’计划的策略。在之前的行动中,我们三人意外接触并携手合作,成功从日军军事基地获取了关于该计划的关键文件。但日军的阴谋不会轻易终止,我们必须团结各方力量,才能有效阻止他们。”说着,他将文件递给在场的各方代表传阅。

沈逸云接过文件,仔细翻阅后说道:“从这份文件来看,日军的‘海岸线’计划旨在建立一个大型军事基地,作为他们进一步侵略的前沿阵地。这个基地一旦建成,将对我们的抗日局势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。我们军统在情报收集和特种作战方面有丰富的经验,我建议可以继续深入刺探日军关于该计划的后续安排,同时组织精锐力量,对日军在建设基地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破坏。”

苏瑶轻轻推了推眼镜,接着说道:“中统在情报分析和渗透汪伪政府方面有独特优势。我们可以利用在汪伪政府内部的关系,获取更多关于日军物资调配、人员安排等方面的情报。同时,尝试从内部瓦解汪伪政府对日军的支持,切断日军的部分资源供应。”

地下党的其他代表们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。一位资深的地下党成员说道:“我们地下党在群众基础和敌后活动方面有着深厚的积累。可以发动沿海地区的群众,对日军的建设行动进行干扰和破坏,同时为各方提供隐蔽的落脚点和情报传递渠道。”

然而,在讨论具体的合作细节和资源分配时,分歧逐渐出现。军统方面认为,他们在特种作战方面投入的人力和物力较多,应该在后续行动中占据主导地位,负责更多关键的破坏任务。中统则强调自身在情报分析和内部渗透上的重要性,觉得在制定战略时应拥有更多话语权。而地下党代表则指出,没有广泛的群众支持和隐蔽的敌后环境,各方行动都难以开展,因此在资源分配上应得到更多倾斜。

气氛逐渐变得紧张起来,各方据理力争,互不相让。林长风看着有些失控的场面,站起身来,用力拍了一下桌子,严肃地说道:“各位,我们必须清楚,我们今天坐在这里,是为了共同抗击日军,而不是为了争权夺利。日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