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21章 总得活着吧(地球)(0/3)

第521章总得活着吧(地球)

能请动中影及上级领导为项目站台,一是因为《少年》项目是少见的国内融资、全球上市的影视项目,二是因为李安过往的声望和当前的成绩,如果单凭陈夜,是半点戏都没有的。

实际上,在动了国内融资的念头和想法之前,李安凭借私人渠道,也就是“刷脸”,先在好莱坞八大数小的电影厂商中询问了一圈,就如同之前他自己所预料的,没人愿意投,李安不是卡梅隆,好莱坞不认为他有执导一部充满实验技术的商业大制作的能力。

好莱坞有着自己成熟的判断标准,李安目前在好莱坞的标准体系中,只算是一个“东方文化文艺片导演”,就算《卧虎藏龙》曾拿到过奥斯卡和金球奖,《断背山》和《色戒》在威尼斯斩获了金狮,但最佳男女主角均无所得,从这点来看,《卧虎藏龙》《断背山》和《色戒》并不具备全球范围内商业极大成功的可能性。

甚至正在制作《阿凡达》的二十世纪福克斯制片副总裁艾玛·沃茨(w)拿着李安递来的剧本表示了嘲笑,“一个中国导演如果想要拿到好莱坞最顶级的投资,尝试最前沿的电影技术的话,应该先剪掉他们脑袋后面的辫子才行”。

这种带有种族倾向的发言被流传出之后,艾玛·沃茨很快就表示了道歉,毕竟李安不是无名之辈,拥有金狮、金熊、金球最佳导演、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李安,绝对不是可以随意侮辱的人物。

也正因如此,李安感受自己受到了极大的侮辱,这也是李安积极参与《少年》项目的原因,简单但隆重的项目发布会上,陈夜虽未上台讲话——他不够资格,但最后的项目启动环节,也确实是陈夜与李安、韩爷及领导同台,共同手按启动球,启动了这一部在国内影史来说前无古人的庞大投资电影。

很快,陈夜这边就敲定了大量投资,用句话来形容就是收钱收到手软,到12月末,临近新年的时候,《少年》的融资已宣告完成,甚至最终获得的资金数量超过了15亿,达到18亿之多。

而陈夜也从一个无名小卒,在数个月之内成长为整个大陆影视圈都要另眼相看的人物,圈内人回顾陈夜的崛起之路,可说是把空手套白狼玩到了极致,用一个剧本生生套了一位国际大导加上将近20亿人民币,这是何等令人惊艳的一个融资项目案例,是自陈夜起,大陆影视圈开始流行起“众筹”的概念,也是陈夜点燃了无数空有一个的野心家们的欲望火焰。

而这时的陈夜在干什么?

理论上他该开始积极进行《少年》项目的前期筹备工作,搭建专业班底,以公司化运营手中这股巨量资金,把《少年》打造成他个人的金字招牌项目,从此走上成为一位世界级知名导演之路。

但实际上,从12月开始,陈夜不断频繁接受采访,做客各种他能够得上的影视及财经栏目,如此再过两个月,到2008年临近新年之时,他已经开始准备出版一本个人传记了。

……

2008年2月初。

曾艺踏足酒仙桥附近的一个会议中心。

这里被搭建出了一个很大的舞台,各色人员正在里里外外的进出忙碌,有个戴工作证的人询问曾艺的来意,在曾艺表明自己是陈夜的朋友时,被指引向了舞台后侧,她在这里看到了陈夜。

陈夜穿着一身得体的休闲西装,内中没有穿衬衫,而是配着一件黑色恤,整个人显得随意又精英,颇有点成功人士的味道了。

“陈夜。”曾艺打了个招呼。

陈夜瞧见曾艺后笑呵呵地摇手,示意曾艺过去。

“这是干什么?”曾艺瞧着眼前的盛大场面,颇有些不解。

“跨年演讲。”陈夜说,随手拿过摆在那里的一本书,书上有一行大字“梦想与成功间只有一个剧本的距离”,再下方是“陈夜成功启示录”,再再往下是“作者:陈夜”。

“我知道这个。”曾艺知道陈夜出了一本书,在2007年底到2008年的时候,大陆影视圈最热的就是“陈夜”这个名字了,影视圈的热度很容易扩散到普通民众认知中,但一般的载体都是影视作品,像陈夜这种,利用大规模炒作,把个人名头与“20亿商业奇迹”相绑定,进而还搞出一本个人传迹的,还属首例。

“我是问,你这是在搞什么?”曾艺指着眼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