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二章·万寿(2/20)
皇心里,你是最要紧的,只要父皇如此想,你还愁什么呢?”又道:“就是朝中臣子们,都还是要讲礼法的,如果没有礼法,那岂不是天下大乱了。我看旁的不说,顾相就是个明白人,不至于此。”
李峻随口道:“如今这世道,礼法还真难说,真要说到礼法,那不也轮不到咱们父皇吗?”他是随口牢骚抱怨,但是李崃听在耳中,不由得心中一动。
李崃在李峻府中消磨了半日,一直到向晚时分,陪着李峻用过晚膳,这才回自己的齐王府,到了第二天,他又特意进宫去。
皇帝其实最疼这个儿子,见他进宫来,自然欢喜,李崃奉上一盒糕点,说道:“这是府里厨子蒸的,我吃着味道极好,所以又另蒸了一盒,奉与父皇尝尝。”
皇帝夸他孝顺,说他有一盒糕也会想着自己。当下父子两个吃茶闲话,皇帝忍不住将自己的烦恼讲给齐王听,说道:“我本来想从皇后的侄子里选一个,过继给崔倚,但皇后却劝我说,崔倚小气,搞不好以为朕是要收拢他的家业呢。朕说那要不认他女儿做义女,皇后又说,崔倚的女儿未必愿意做公主,我一想也是,崔倚已经十分倨傲,他的女儿又不是照大家闺秀的模子养出来的,只怕更没规矩,封这样一个人作公主,反失了朝廷的体面。”又说起东都洛阳如今还被崔倚占据,禁不住烦恼。
李崃笑道:“父皇,儿臣倒有个省事的法子,既可以笼络崔倚,又不至于将来真动刀兵,伤了君臣和气。”
皇帝喜道:“什么法子?”
李崃道:“那崔倚既只有这个女儿,儿臣尚未娶妻,不如父皇将崔氏女赐婚儿臣,从此之后,崔氏女成了父皇的儿媳妇,崔倚成了皇子的岳父,自然不会再有二心,哪怕叫崔倚退出东都,也是有可能的。”
皇帝不禁抚掌笑道:“妙啊!你这个法子好!很好!”忽又面露忧色,说道:“那个崔氏女,从小允作男子养大,又混迹军中,不知为人如何,若是相貌丑陋,性情又粗鄙,那岂不大大委屈了你?”
李崃心想,那可是崔倚的女儿,娶她就有了崔家十万定胜军,纵然是无盐嫫母,那也是甘之如饴,极其划算。于是慷慨道:“我是父皇的儿子,理应为父皇分忧。笼络崔家,以免君臣猜忌,原本就是儿臣该做的事情,不论崔氏女相貌如何,性情如何,我都愿意娶其为妻,好好待她,让崔家从此对父皇忠心耿耿!”
皇帝听了他这般话,感动不已,拉着他的手:“崃儿,我就知道你是最顾全大局的孩子。你放心,将来我一定另外赐几个美姬给你做孺人,绝不能让你白白受委屈。”
皇帝越想此事,越觉得可行,第二日散朝之后,就特意单独留下了顾祄,跟他说了此事。顾祄听在耳中,心想齐王殿下果然好算计,他也有嫡子的名分,信王不过居长罢了,若是齐王真娶了崔氏女,怕不朝中就不得不立时奏议立他为东宫太子,以牵制崔倚,但他面上只是不动声色,笑道:“陛下觉得,崔氏女堪配齐王?”
皇帝挺不以为然的:“老实说,朕觉得崔倚的女儿,肯定配不上齐王。但没办法,谁叫齐王是朕的儿子呢,只能委屈他了。齐王也十分识大体,说,不会计较,定然会与那崔氏女举案齐眉。”
顾祄道:“陛下圣明,不过,崔倚是一介武夫,他们武人,性情粗鄙狷狂,养的女儿,未免贻笑大方。”
皇帝悻悻地道:“可不是嘛!”叹了口气,说:“朕想着,只能等他们成亲后,再赐齐王几个美貌的姬妾了。”顾祄又道:“崔倚这种武夫,一言不合,便会发作,陛下想要赐婚,虽然是天大的恩赐,也是陛下赏他们崔家脸面,但我担忧,这万一崔倚不识抬举,岂不尴尬了?”他这话却是与前日卢皇后说的话差不多,皆是婉转相劝的意思。
皇帝却是万万没想到,不由得一愣:“崔倚会不想把女儿嫁给齐王?齐王那么好的孩子,又是朕的儿子,谁不想把女儿嫁给他!”
顾祄说道:“武夫莽撞,崔倚脾气也古怪,不能以常理度之。”稍顿了顿,又说:“陛下,臣觉得,若为万全之策,不如在赐婚之前,先不声张,悄悄遣了心腹内侍,去向崔倚透露陛下有此意。若是崔倚欢天喜地,感恩莫名,陛下再下旨赐婚,君臣相得,岂不传为美谈?
皇帝本来觉得此举甚是稳妥,但转念一想,忽又犹豫起来:“那……那万一崔倚真不识抬举,怎么办?”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