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埔(一)(6/8)
全生研究,在北伐战争中黄埔学生牺牲者33人。
据黎显衡等研究,在北伐战争中阵亡的黄埔学生353人。
校训校歌
校训“亲爱精诚”是由蒋中正亲自拟选,孙中山在开学典礼时宣布的。校庆日定为每年的6月16日。
1924年制定的《6军军官学校歌》:
莘莘学子,亲爱精诚,三民主义,是我革命先声。
革命英雄,国民先锋,再接再厉,继续先烈成功。
同学同道,乐遵教导,始终生死,毋忘今日本校。
以血洒花,以校作家,卧薪尝胆,努力建设中华。
1926年制定的《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歌》:
怒潮澎湃,党旗飞舞,
这是革命的黄埔。
主义须贯澈,纪律莫放松,
预备作奋斗的先锋。
打条血路,引导被压迫民众,
携着手,向前行。
路不远,莫要惊,
亲爱精诚,继续永守。
扬吾校精神,扬吾校精神!
历任校长
第一任蒋中正先生
第二任关麟征将军
第三任张耀明将军
第四任罗友伦将军
第五任谢肇齐将军
第六任徐汝诚将军
第七任艾叆将军
第八任张立夫将军
第九任林初耀将军
第十任秦祖熙将军
第十一任言百谦将军
第十二任许历农将军
第十三任朱致远将军
第十四任卢光义将军
第十五任黄幸强将军
第十六任黄耀羽将军
第十七任汤元普将军
第十八任胡家麒将军
第十九任杨德智将军
第二十任马登鹤将军
第廿一任童兆阳将军
第廿二任丁渝洲将军
第廿三任张岳衡将军
第廿四任杨国强将军
第廿五任王根林将军
在当时,黄埔军校与美国西点军校、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以及俄罗斯伏龙芝军事学院并称世界“四大军校”。
1994年6月16日,为纪念黄埔军校建校7周年,中国邮电部行了纪念邮票1枚,面值2分,票面为黄埔军校大门全景。台湾邮政局亦行邮票1枚,票面为黄埔军校大门全景与蒋中正校长头像。
24年6月14日,台湾国防部长李杰与前行政院长郝柏村参观“黄埔军校八十周年史迹展”。
24年6月16日,黄埔军校建校8周年纪念日,由黄埔军校同学会、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共同编辑的《黄埔风云人物》专题邮品纪念册在北京,收入5余枚有关黄埔军校人物、历史事件的邮票。在台北大安森林公园,来自台湾各地的万名黄埔军校校友举行盛大庆祝活动。
黄埔军校旧址简介:
黄埔军校旧址位于广州黄埔长洲岛,是大革命时期孙中山在中国**和苏联的帮助下建立的一所新型军事学校。孙中山以创造革命军,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办校宗旨,以亲爱精诚为校训,学习苏联的建军经验,培养革命的军事人才。军校群英荟萃,名将辈出,在中国近代史和军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。
军校在黄埔办到第七期,193年迁往南京。1938年军校校本部被日军炸毁。1988年旧址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。1996年广州市政府按原位、原尺度、原面貌原则重建校本部,使军校旧址恢复昔日风采。现复原开放的主要建筑有军校大门、校本部、孙总理纪念碑和纪念室、俱乐部、游泳池、东征烈士墓园、北伐纪念碑、济深公园、教思亭等十几处。举办《军校校史》,《东征史迹》陈列和《孙中山在广东革命活动》图片展览,设立青少年学生军训营,进行军训。收藏文物、文献、照片颇丰,并认真开展科研,编辑出版了《黄埔军校》、《黄埔军校史料》等著作、论文、资料集约1万字,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。
校本部:面临珠江,背倚扯旗山,座南朝北,大门、二门后面是一座砖木结构、三路四进、回廊相通的教室。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