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末大事记(1/2)

八月千秋节,德妃(画月)在庆典当日为皇帝祈福,并在宫宴上言明,凉王性子淡薄,不喜争权,故而甘愿放弃储君的席位。此言一出,引得石党大惊。

十一月,朝中金党势力渐大,以康可璟为首的全国富商,借助资本垄断了大唐产业,又通过联姻等手段,结成了同盟,由于形同门阀,故而得名『财阀』。下院石党为了自保,不得不与上院联盟,推举贺王(宋若娥之子周祎)上位,共同抵抗金党的攻势。

景平七年,正月初一,元日大朝会。皇帝主持朝会,并宣布法令,名为『反垄断令』,意为拆分国内财阀,不使其合力。此令执行之后,金党的势头逐渐低落,朝中上院、金党、石党,再现三足鼎立。

五月初九,皇帝游灞川严觉寺,心中感喟,返回皇城途中,心疾再次发作。相较之前,此次病发来势汹汹,太医皆是无法。

五月底,皇帝病情未见好转,下旨急招丰州刺史孔攸。

六月初二,孔攸赶至长安,面会圣上。

六月初三,皇帝于紫宸殿招来京兆府尹周尚、锦衣卫府监班卫征。

六月初九,朝会为储君一事,金党、石党、上院三方,再起争执。因殿中生乱,不得不半途而止。

六月十五,皇帝招景王、凉王、贺王以及一众臣工和议员,入紫宸殿商榷。凉王首先向皇帝自请放弃储君之位,景王、贺王自幼为伴,兄弟情深,不愿因储君之争彼此相争,也双双甘愿放弃储君之位,至此储君之位空悬,无人愿往。

六月二十,朝中临会。皇帝抱恙入朝,令范吉年向臣工和议员传旨:一、『大宪』定论,从今往后宪法高于一切,即便是皇权也不得悖之,上下两院共商国政;二、大宪立国,君主退位,皇帝决意外禅,令侄子周尚继承皇位,终止大唐年号,另立君主宪国。

七月初三,皇帝外禅皇位于周尚,大唐落幕。

七月初九,太上皇病情愈重。太医言,倘若医治心疾,只有不世之名医,方能有法。

七月初十,太上皇离紫宸殿,迁入灞川行宫。

八月十九,入夜,戌时三刻,行宫有传,皇帝崩。

当晚灞川上空,有五爪飞龙身着双翼,自平地而起,直穿九霄,入天而去,长安百姓见者甚众,皆道是应龙离世,重回茫宇。

在那之后,曾有野史记载,在北庭都护府的轮台县,有一座山,地处大漠州,名为金山,常年都是积雪封闭。在山脚下的村庄里,有去巡查的县官,曾经无意间看见过一辆马车,车上有一位带着面具的祆教女子,还有一位容姿端庄的大食妇人,而那车中还躺着一位虚弱的中年人。

那辆马车只是在村中停留了半天,接着就沿着山路,朝雪山的深处慢慢驶去,再也没有回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