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章 必杀诸葛(1/4)
这句话的时候,那四人也暗自惕惧。
他们在那短短的过招期间,都知道了一个事实。
──眼前这个年轻人,不但难惹,简直是个极可怕的对手。他在这瞬息间连攻四人,同时下笔写字,还可以一笔浑成。
王小石的武功不是高,而是高深莫测。
──太师确有眼光。
──这小子确有能杀死诸葛先生的能力!
这么的四个人,便是蔡京手上的红人,身边的“四大护卫”:
鲁书一;
燕诗二;
顾铁三;
赵画四。
他们与叶棋五和齐文六合称“六合青龙”。原本这“一柱擎天,六合青龙”是荒山道人的绰号,可是在他身死之后,这绰号给六人分而享之,这六人的武功,却无一不在荒山道人之上。
当年与诸葛先生合称为“三大神捕”的李玄衣就曾很感叹地说过:“再过十年,就是‘四大名捕’与‘六合青龙’的天下了,哪有我们这些老骨头立足之地呢!”
另一位神捕刘独峰也说:“‘四大名捕’全师出于诸葛,相比之下,我那六个徒儿就窝囊得很。”他自己也收了六名徒弟,但都不甚出名。
另一位神捕柳激烟也说过:“‘六合青龙’里有四条龙已归顺太师,并为其重用,再过几年,咱们得要在他们手下讨饭吃了。”
说这些话的三位捕头,全不是因公殉职,就是不幸身亡,剩下的只有诸葛先生。
当年的“老四大名捕”,除了元十三限投效蔡京,诸葛先生依然在朝拥有一定的权势外,懒残大师和“天衣居士”都已退隐江湖。
而今,蔡京他们计划要杀的,正是诸葛先生!
“刚才我冒昧出袭,是别有用意的。”王小石道。
“我明白。”蔡京淡淡地道。
王小石心中一寒,蔡京这随口一句,仿佛言有尽而意无穷,仿佛在说:若不是我老早知道你的用意,你早已死无葬身之地了。
他还是把话说下去:
“我要试一试这四位兄台的功力。”
“你现在试着了?”
“你刚才问我需要什么条件,什么支助。”
“你说。”
“我在说之前,还得先要请教一事。”
“哦?”
“元十三限是我的师叔。”
“我知道。”
“他武功比我高。”
“他武功很高。”
“他已投效在太师帐下。”
“他也很受我重用。”
“那么,行刺的事,”王小石道,“太师为何不选我四师叔,而偏偏选我?”
“因为元十三限也太过骄傲。”
“我不明白。”
“元十三限只顾跟诸葛先生决斗,可是二度都败于他手,他决意重新修炼后再斗,可是诸葛在朝中势力渐渐坐大,我们不能再等。”
“元十三限不愿行刺?”
“他是不屑。”
“你为什么要告诉我这原委?”
“我为何要隐瞒你?”
“四师叔不屑为的事,我为何要做?”
“你会做的。”
“为了‘金风细雨楼’?”
“也为了国家社稷。”
“……”
“诸葛好战喜功,触怒金主,当今天下大势,应求相安无事,实犯不着兵祸连绵,诸葛不除,战端必起。昔时,张良、荆轲刺秦,莫不以大节为重,踔厉敢死,你身在侠道,身为侠士,见义不为,而被俗世之见所拘,学得一身好本领又有何用?”
“说得好,”王小石苦笑道,“只望我不会跟荆轲一般的下场。”
“不会的,”傅宗书接道,“我们已安排了一切计划,保管你得手后还能全身而退,回来跟我们共荣华富贵。”
“如果我去,你们才把计划告诉我?”
“反正你一定会去的。”傅宗书铁定地说。
“如果我拒绝,你们现在就杀了我?”
“你是聪明人,当然不会不去。”
“如果我行刺失手呢?”
“我们也一样安排了人来接应你,当然不希望你会落在诸葛手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