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章 士不可不弘毅(1/3)

一个人在得胜时谦逊并不出奇,但在失败时仍勇于承担、毫不气馁才是奇;所以说,观察一个人的将来成就,得留意他失意时的气态。

输得起,说容易,但纵使江湖好汉也看不开、放不下。

兆兰容是个女子。

她一刀未发,便承认了失败。

说完便行了出去。

孟空空只有摊摊手,向王小石笑笑。

王小石也对他笑笑。

孟空空过去拾起苗八方和蔡小头的刀,三人行了出去。

这时,一阵轻微的掌声自王小石背后响起,“刀法好,剑法更好,刀法剑法,都莫如兵法好。”

王小石也不惊奇,只缓缓地转身道:“刀法剑法兵法,都不如你来得好。”

对方温和地笑道:“说得好。”

愁石斋不知何时,已有七个人在书画间。

七个不凡的人。

当中一个,意态优雅出群,面如冠玉,手里拿了王小石的毛笔,正在蘸墨写字。

就是他跟王小石说话。

但却不是他拍的掌。

拍手的是另外一人。

这人说话,另一人负责拍手。

看来这人穿得也不特别奢华,可是他身份尊贵得仿佛就算他死,也会有人替代。

替他拍手的人端坐在一旁,紫膛国字脸,五绺长髯,不怒而威。

这种人无论在哪个地方一坐,那儿就会变成了庄严的议堂。

可看这人脸上的神情,对说话的人是十分恭敬。

说话的人年纪已有一大把了。

他眼神闪烁灵活,笑起来可以是威严亦可以是慈蔼,竟然还带了点俏皮和奸险,谁也猜不透他的年纪。

王小石看了看他的字,只看一眼,便道:“可惜。”

那人一抬眼,有力地一笑道:“字不好?”

王小石道:“好书,非法。”

那人一怔,趣味盎然,“你的意思是说我的字不合法度?”

王小石道:“非也。自古以来,为典则所约制不如无典则,技法到高明时,根本就没有技法可寻。真正的技法典则,是自己发现和创造的,如果不是从自己经验中得来,那只不过是一种束缚和障碍。”

那人点首道:“东坡居士说过:诗不求工,字不求奇,天真烂漫是吾师。‘天真烂漫’四字,便是直逼自己、始能见之的事。那才是属于自己的典则,真正的典则。可是你又为何说是好字而非法?”

王小石道:“你这幅字连绵缠绕,如死蛇挂树,丑极了。”

那人愈觉得有趣,于是又问道:“既然足下观之,如此之丑,为何又说是好书?”

王小石道:“远看如行行春蚓,近视如字字秋蛇,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,非大功力者莫能为之。”

那人眯起眼笑道:“奇石必丑,丑方为奇,既然是丑中见美,足下为何又说不合法度?”

王小石道:“因为这不是你的笔法。”

那人道:“你怎么知道这不是我惯用的技法?”眼里已有敬佩之色。

王小石指着那纸上的字道:“你写下十六个字:‘载行载止,空碧悠悠;神出古异,澹不可收’,唯写到‘不可’时,二字一气呵成,忍不住流露出你原来闲远清润的笔意,如独钓寒江雪的孤寞,所以取锋僻易,显然非你所长。”

那人“哦”了一声,眼神里的敬意已渐转为惊意。

王小石缓缓地道:“能写得这样一手好字,还活着而又身在这城里的人,实在不能算多……”

然后他望着那人,一字一句地道:“蔡太师,你既然以这种方式光临寒舍,就恕在下不行拜见之礼了。”

──这个突然出现在愁石斋里即兴写了几个字的人,竟然就是当今朝廷里最有权力的人──蔡京!

也就是这几个全不用他一惯笔法的字,仍是给王小石一眼认得出来。来人就是蔡京!

蔡京语音里流露出赞赏之意:“人说‘金风细雨楼’能把‘六分半堂’打得全无还手之力,得力于两大人才,今天一见,阁下果然是一代奇才!”

王小石道:“会看字辨画,不算什么人才。黄襄勒字、沈辽排字、黄庭坚描字、苏轼画字、米芾变字,这才是奇,这才是才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