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一章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(1/3)
他知道青衣文士念的,正是刘彦和的《神思篇》。《神思篇》主旨是说明心神的修养。以及分析神思与外物的交感,从而构成文章意象。可是,这些做文章的道理,在青衣文士手上使来,完全变成了武功招式。
“陶钧文思,贵在虚静”,本来是指培养虚静的心虚,而先要虚才能接受事物,先能静方可明察事物,这是为文者的修养功夫。
“疏瀹五藏,澡雪精神”,即是以疏治洗涤,以达到虚静的境界。
“积学以储宝”是指要累积经验和知识。
“酌理以富才”是指锻炼分析事物的能力,用一种合于准则的方式来思考。
“研阅以穷照”是说要发挥及利用生活经验,研究所见所闻来培养观察能力。
“驯致以绎辞”是说应训练文章写作的风格,才能把文字语言掌握精确。
这写文章的六大要诀,而今却成了天衣无缝、丝丝入扣、无瑕可袭、绵延不绝的六记剑招。
在这种剑光交织的天罗地网里,王小石闯不过、冲不破、挣扎不出。
他左手剑、右手刀。
他一口气使出“踏、破、贺、兰、山、缺”六刀。
六刀一出,仍冲不开剑网,逃不过剑劫。
他立即又使六剑。
“满、座、衣、冠、似、雪”。
随即,他右手使:“梦、断、故、国、山、川”六刀,左手施:“细、看、涛、生、云、灭”六剑。
廿四式刚刚使过,刀剑合运,运出“今、古、几、人、曾、会”,和“一、时、多、少、豪、杰”!
这六六三十六剑刀并使,合起来便是:“满座衣冠似雪,踏破贺兰山缺;一时多少豪杰,梦断故国山川,今古几人曾会,细看涛生云灭!”
这六句是当朝文韬武略均名传于世的名将所写的名词,在王小石手上使来,以一句涵盖六阕震古铄今的诗词,而又以刀剑合并,逼出六词的意境气势,顿时,青衣文士严谨的剑法为之攻破。
青衣文士也喊一声“好”,剑不停,又进击,边道:“使剑如同为文,你就看看文章若写得意深辞踬、嬉成流移、文同书钞、拘挛补衲之弊吧!”
言尽时,剑已划出。
剑招已成。
剑路纵横。
死路。
文采风流,但每一招均有败笔。
──每一个败笔都是杀人的剑招!
王小石破不了。
──如果这四剑使得完美无缺,他反而能御其强而攻其弱,甚至遇强愈强、奋力破之,但而今这四剑,跟先前六剑完全不一样:这四剑充满了缺陷。
──而这些缺失正是要命的地方,不能破的绝妙之处。因为敌手已先破了自己的局。
破不了。
棋下到此处,已是死棋。
死棋就得要认输。
一生有些局是破不了的。
人生到此,不如一死。
可是人生在世,有些局是不得不破的,有些棋是输不得的。
王小石蓦然一醒。
──青衣文士使的剑招,正是钟仲伟《诗品》中所云的文章弊病:“章深辞踬”是指文章有深而隐晦的意思,但意义的掌握和表现不够明确。
“嬉成流移”原还有下句“文无止泊”,意指文章浮散,不够严谨,行文漫,没有主旨之意。“文同书钞”原句是“文章殆同书钞”,意指用典用事太多,以致文章如同钞书一样。
而“拘挛补衲”还有下句:“蠹文已甚”,挛即拳曲不能伴之意,衲却是补,蠹是食木的虫,即是指用典太过,变成一种束缚、拼凑,成了文章的流弊。
──这句批评原在《诗品》不同的章段里,青衣文士顺手拈来,把这些句子化成剑招,连横合纵,挥洒自如,足见他对文章剑法已熟能生巧,合为一体,运用得妙到极致,驰神入行。
──对方正是以文章之困转为剑术之招以困之。
──若要不为所困,唯有不为所动!
──若要不为所动,唯有……
王小石猛然一省,立即弃刀。
刀直冲上天,似要破天而去。
青衣文士乍然抬头,只见刀成了剑,剑成了青龙,飞龙在天。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